佛教故事:小县官救了卖烧饼的老头,3年后…

明朝弘治年间有位属官梁钦。在他治下的县城外,有一户人家——苏家,以卖烧饼为生,父母憨厚老实,家有一女儿,生的貌美,尚未许配人家。 有一天,苏家女儿被当地一富贾的公子看上,想纳为妾,但苏女不愿嫁给这位公子,于是... >>查看全文

《六祖坛经》中的“左降流于岭南”是什么意思

在《六祖坛经》中的《自序品第一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惠能严父,本贯范陽。左降流于岭南,作新州百姓。”其中的“左降流于岭南”是什么意思呢? 其实,不难理解。“惠能严父,本贯范陽。左降流于岭南,... >>查看全文

“时,大师至宝林”白话文翻译意思

六祖坛经第一品第一段,开篇说:“时,大师至宝林,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,请师出。” 这里圣忠给翻译为白话文: “时”,意思是那时候,那个时候,那时。 “大师”... >>查看全文

“为众”是什么意思?详细解释

在很多书籍当中都有“为众”一词,具体可以组成“三人为众”以及文言文当中的“为众”。在《六祖坛经》中“为众开缘说法”。也就是说,这个“为众”在不同使用场合意思不相同。 这里圣忠做个详细解释: ... >>查看全文

“愿闻法要”是什么意思?

很多佛经中都会有这个词,“愿闻法要”,比如《坛经》中说“同时作礼,愿闻法要”。 这里圣忠做一个解释: “愿”,是发愿,希望,想要的意思。 “闻”,听,听到,... >>查看全文

“菩提自性”是什么意思?

在很多佛经中都有一个词语——菩提自性,这个词理解起来说简单,也简单,说难,也难。这个词语包含两个部分“菩提”“自性”。这里圣忠对此做个解释。 一、“菩提” “菩提”一词是梵文Bodh... >>查看全文

“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”是什么意思?

《坛经》当中记载,五祖弘忍大师对弟子说:“汝等终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离生死苦海。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” 这一句对于修行之人来说,正确理解意思非常重要。这里圣忠结合自己所学所悟对这句话做个解释。 ... >>查看全文

“取自本心般若之性”是什么意思?

《坛经》中五祖弘忍大师告诉弟子,你们每个人做一个偈语出来,不是让你们用脑筋去思考,而是要“取自本心般若之性”。对此,很多人不是很理解,这里我圣忠试着结合我所学习以及所感悟来进行解释。 前边我已经解释过了,“自... >>查看全文

“求法即善,觅祖即恶”是什么意思?

《坛经》中描写神秀大师的心声,说“我呈偈意,求法即善,觅祖即恶,却同凡心,夺其圣位奚别?若不呈偈,终不得法,大难大难!”其中,“求法即善,觅祖即恶”,可能有人不太理解,这里圣忠结合自己所学以及所悟作一个解释。 ... >>查看全文

“若不呈偈,终不得法”是什么意思

《坛经》中描写神秀大师的心理活动有一段话:“诸人不呈偈者,为我与他为教授师,我须作偈,将呈和尚。若不呈偈,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。我呈偈意,求法即善,觅祖即恶,却同凡心,夺其圣位奚别?若不呈偈,终不得法,大难大难!” ... >>查看全文

怎么理解“万境自如如,如如之心,即是真实”?

在《六祖坛经》中记载,五祖弘忍大师对神秀大师说:“……不生不灭,于一切时中,念念自见。万法无滞,一真一切真。万境自如如,如如之心,即是真实。若如是见,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……” 这句话当中,最难理解的应该是这... >>查看全文

“无相偈”是什么意思?

在佛经当中,经常会出现这个词“无相”,而在《六祖坛经》中有出现“无相偈”一词,这个词出自一位童子之口。指代的是神秀大师的偈语,后世的人也将神秀大师的偈语命名为“无相偈”。然而,我们需要知道的是,神秀大师的这个偈语严格来讲,算不上“无相... >>查看全文

“善自护念”是什么意思?怎么理解?

六祖慧能大师彻悟后,五祖弘忍大师对他说:“汝为第六代祖。善自护念。广度有情,流布将来,无令断绝。”那么其中的“善自护念”是什么意思,该怎么理解呢? 这里我圣忠根据我所学的佛法以及自己的所悟作一个解析。 ... >>查看全文

“此衣表信,可力争耶”是什么意思

五祖弘忍大师将达摩衣钵传给慧能大师,然而,五祖弘忍大师的很多弟子不服,于是来追赶慧能,想要夺回达摩衣钵。惠明在出家之前是一位四品将军,所以,他第一个追赶上慧能大师。 慧能大师清楚,这些人追赶他无非是想抢他手中... >>查看全文

六祖慧能大师修行无相颂全文

六祖慧能大师为在家出家修行人说一无相颂,需要注意的是,慧能大师说:“如果不自己修行,只是将颂文背下来,是没什么意义的。”(“若不自修,惟记吾言,亦无有益。”) 六祖慧能大师说,不管是在家修行的居士,还是出家修... >>查看全文

佛教故事:寡妇欲自焚,受点化信受三宝

久远以前,在裴扇阇国中,有一婆罗门女名叫提违,提违家中虽然非常富有,但却早年守寡,并且上无父母、膝下又无子女可依怙,总是孤伶伶的一人,终日闷闷不乐的。当时婆罗门中有一习俗,若是生活中总是不顺遂、不如意的人,可以先设大会斋供养一百位婆罗... >>查看全文

佛教故事:前世贫穷多行善,今世投生富翁

过去有一位恶生王,某日游赏王宫林苑时,在园中的厅堂看到一只金猫从东北角跑出来,随即钻入西南墙角。国王便遣人寻觅方才金猫行经的地方,结果挖到一只铜制的瓮,瓮的大小约有三斛,而且瓮中盛满了金钱。继续往深处挖掘,又得到了另外两个瓮,容量各是... >>查看全文

佛教奇缘故事:人蟒造杀业,死后却能升天

一向和风日丽的舍卫国,有一天忽然阴风惨惨,乌云密布。几个时辰之后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,阴暗的乌云中竟落下血水,全国都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。舍卫国的国王感觉惶惶不安,赶紧召集群臣、占卜师询问原因,与会中有一位占卜师起身说道:“古书上记载,如... >>查看全文

佛教故事:世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

那先比丘出言吐语,充满了慧思灵巧。弥兰陀王非常尊敬他。 有一天,弥兰陀王问那先比丘:“大师,眼睛是你吗?” 那先比丘笑了笑,回答说:“不是!” 弥兰陀王又问... >>查看全文

佛家因果报应故事,有果必有因

在很久以前,扬州有个卖米的商贩,加林。加林本是一个贫困的人,白手起家。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老老实实卖米,他发现老老实实做生意赚不到多少钱,于是他耍起了小聪明。他在称米的秤上做了手脚,这样用这秤称量的米重量就比实际重量少了很多。 ... >>查看全文

佛教故事:老人和他的五个儿子

在累劫前有一位老人,他有三个儿子,曾几何时这事被邻里邻居非常羡慕,然而,国家发生战祸,三个儿子都被抓去当兵了。战争结束了三个儿子一个都没有回来,仅仅等来了县里发放的抚恤金——三石粮食。 老人伤心欲绝,哭了好些... >>查看全文

佛教故事:地主的四个女儿

从前有位地主,他一直以来都想生一个儿子,可上天偏偏和他作对,他生了四个孩子,全都是女儿。当小女儿出生后,这位地主彻底放弃了。原来这小女儿一出生就秃了头,一个女儿家,一根头发都没有,生得再白皙看起来也很丑。 小女儿出生后,地主心灰意冷... >>查看全文

四个老婆的佛家小故事及感悟道理

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讲了一个故事: “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: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,整天作陪,寸步不离;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,是个大美人;第三个老婆,沉溺于生活琐事,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;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,东... >>查看全文

佛陀说痛苦来源的故事

有一次,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,来到一个叫做“优楼频罗”的村落,住在附近的树林里。 当地的村长听说佛陀来了,想到佛陀常教导人知苦、灭苦,心中有着几分的仰慕,也向往能亲自听个究竟,就前往拜见请益。 ... >>查看全文

佛陀讲其前世的故事

舍卫国有一位长者,生了一个女儿。奇怪的是,她刚坠地,便讲了一通令人惊讶地话:“我做了不善的事,我做了不孝的事,我做了不知羞愧的事,我做了罪恶的事,我做了忘恩负义的事。”讲到这里,又突然默不出声,众人皆不知这些话的意思。人们看到这女孩长... >>查看全文

彼岸花的故事

盂兰盆节当日,以百味饮食供养三宝,一天的忙碌终于在晚上得到片刻的休息。 记得当时夕阳西照,为这个平凡的傍晚赋上了一丝浪漫的气息。我在与道友散步途中,竟发现寺院的墙角有几株黄色的彼岸花。 ... >>查看全文

佛教故事:丑陋的汉斯的故事

从前有位农夫,家里非常穷,好不容易娶了个妻子,却始终没有孩子。他经常埋怨上天,认为上天不公,不能让他拥有孩子。 一天,农夫听人说附近的寺庙里有一尊观音菩萨像,只要向他虔诚祈祷,就能心想事成。于是,农夫跑到寺庙... >>查看全文

《六祖坛经》中“若为堪作佛”是什么意思

《六祖坛经》中“若为堪作佛”是什么意思 《六祖坛经》中《自序品第一》中有惠能禅师在介绍自己身世时有一句话:“祖言:汝是岭南人,又是獦獠,若为堪作佛?” “若”,如,如果。 ... >>查看全文

《六祖坛经》中“不离自性,即是福田”是什么意思

《六祖坛经》中《自序品第一》中有惠能禅师在介绍自己身世时有一句话:“惠能曰:惠能启和尚,弟子自心,常生智慧,不离自性,即是福田。未审和尚教作何务?” 其中“不离自性,即是福田”如何理解? ... >>查看全文

如何理解灵隐寺标语“众难解脱”?

相传济公活佛在世时,曾有这样一个小故事: 说有一天一位香客在药师佛殿众跪拜药师佛,刚好见到济公活佛,于是便向济公活佛询问。 香客:“敢问大师,殿内标语‘众难解脱’是何意?” 济公:“众者,众生也,此乃药师言也。” 香... >>查看全文